西德定都波恩始末
在眾多德國城市中,波恩算是名氣不小的一個。且看百度百科對波恩的介紹:“曾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,至今仍是德國重要的政治中心。”這句簡介大概會讓你對前西德首都有很多期許。但當你第一次來到這座聯邦城市(Bundesstadt)時,難免要大跌眼鏡。
波恩的主火車站小得讓人難以置信:總共6條鐵軌,3個站臺。因為軌道狹小,甚至沒有一輛城際快車ICE(類似于中國的動車)經過波恩。但凡要坐快車,你得先到科隆,然后換乘。波恩也沒有機場,與科隆共用的科隆/波恩機場距市區30余公里,搭乘輕軌需要49分鐘。并且機場本身也不是大型國際機場,航線大多是中短途,主要飛往歐洲其它城市和地中海沿岸的度假地。主火車站旁的老城(Altstadt)也小得可憐,從波恩大學到貝多芬故居,從大教堂到市政廳,步行十來分鐘就能達到。總而言之,波恩給人第一印象是:首都居然能這么小?!
波恩怎么會被選作西德政府的首府呢?讓我們把視線拉回1949年。1945年5月8日,納粹德國宣告無條件投降后,德國被盟軍軍事占領,分為四個占領區,分別由美、蘇、英、法四國管制。1946年到1947年間美英法和蘇聯關系發生破裂。1949年5月23日由美、英、法占領區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,即“西德”,同年10月7日蘇聯占領區則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,即“東德”。處于蘇聯勢力范圍內的柏林顯然無法再擔負“全德”首都的職責,西德迫切需要一個新的首都。
選都伊始,幾乎每一個德國中型城市都進入了考慮范圍:從教權和皇權的結合地班貝格,到南部的慕尼黑,乃至西北部的奧爾登堡、中部的威斯巴登、東北部的布倫瑞克都有人提名。當然也有政治家提出:“我們根本不應該重新選都,應該在蘇聯占領區的邊境上建立臨時政府,表明我們的決心和對抗。”
經過一番角逐之后,只剩下三個有力的競選者:卡塞爾、法蘭克福和波恩。1949年1月27日,西德成立了選都委員會,專門調研和評估三座城市的資質。首先出局的是卡塞爾。雖然在地理上卡塞爾處于德國的中心,能夠很好的連接東西南北地區。但卡塞爾在戰爭中破壞嚴重,可居住的房屋所剩無幾,完全無法提供政府的辦公地點。更重要的是,卡塞爾背后缺乏強大的政治游說團體。
相比“上面沒人”的卡塞爾,法蘭克福和波恩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。作為德國戰后最大的兩個黨派社民黨(SPD)和基民盟(CDU)的大本營,兩座城市的競爭背后更是兩大政黨的角力。
社民黨提出的理由似乎充分地讓人無法辯駁:首先,法蘭克福擁有悠久的憲政傳統。作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所在地,早在1848年法蘭克福就在圣保羅教堂寫下德意志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,史稱“保羅教堂憲法”;其次,法蘭克福是一座以產業工人為代表、有著活躍政治氣氛的城市;另外,相比小家碧玉的波恩,法蘭克福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,通訊網絡、大型機場都不必花錢另建,大大節省了開支。
基民盟也自有一番道理:剛剛經過殘酷戰爭的德國,眼下需要的并不是轟轟烈烈的革命氣氛,德國人更需要在平靜的市民化生活中休養生息。舒適安逸的小城波恩恰能滿足這一點。對波恩實施軍事占領的英國方面也承諾:一旦波恩成為西德首都,他們將撤離波恩。與西方占領軍保持一定距離,借以獲得相對的獨立性,也是新政府所需要的。另一個讓波恩勝出的理由聽起來似乎有些荒唐:正因為波恩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小城市,所以它才比法蘭克福更適合作為西德首都。原因是:兩德統一是遲早的事情,最終德國的首都還是會回歸柏林,目前需要的僅僅是一個過渡性質的臨時首都。如果選擇自身政治傳統深厚、經濟發達、文化獨立的法蘭克福作為首都,日后遷都時必然會引發很大爭議。
波恩的支持者中,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人物:時任基民盟黨魁、后來的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康拉德·阿登納。阿登納出生在科隆,一戰后擔任科隆市長12年之久,他也是當時德國最年輕的市長。希特勒上臺后,阿登納因為拒絕與納粹合作,被免除市長職務,甚至兩度入獄。1935年,阿登納一家從科隆遷往萊茵河畔的小鎮勒恩多夫(Rh?ndorf)。在這座遺世獨立、環繞在玫瑰花園的寧靜小樓里,阿登納一直居住到1967年離世。勒恩多夫位于波恩市郊,如今只要花上3.6歐、坐上20分鐘小火車就能到阿登納故居免費參觀。由此不難理解阿登納本人對波恩的偏愛:誰又不想在離家近點的地方上班呢?
當阿登納發現黑森州(法蘭克福的所在地)的基民盟議員們在家鄉和黨派之間舉棋不定時,他表現出了老道的政治智慧。1949年5月投票表決前夕,社民黨人信心滿滿,自以為勝利在握。社民黨黨魁庫舒馬赫在黨內講話時表示:“保守黨人這次輸定了!“時任法蘭克福市長、社民黨黨員Walter Kolb甚至提前到法蘭克福電臺錄制了一段獲選感言。阿登納借機對本黨議員喊話,譴責了對手的狂妄,呼吁他們忠于黨派。最終,波恩以200票對176票的優勢勝出。波恩勝出的背后,還有另一段賄選傳聞:據說有100名議員在投票前接受了總計兩百萬馬克的賄賂金,時任財長Sch?ffer銷毀了所有證據,導致后來的調查無法進行,此案也就不了了之。
作為臨時首都的波恩并不“臨時”:從1949年到1999年(柏林墻倒后的第十年),柏林才重新成為整個德國的首都。本以為會毫無爭議的“回歸舊都”其實也不太順利,很多公務員都不愿意搬離波恩。時至今日,仍有6個部委留駐在波恩,由此可見小城波恩的魅力。
作者簡介:張維莎,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,洪堡學者,目前受德國總理獎學金資助在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訪學。